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在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自然资源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以下简称“GIZ")共同申请了德国环境部国际气候倡议下“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和韧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行动”项目(以下简称“Urban-Act项目”),生态环境部作为中方联合执行伙伴。项目共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泰国五个伙伴国家参与,旨在促进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和其应用方案实施,推进亚太地区城市低碳和韧性可持续转型,支持伙伴国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区域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因素和指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支持建立全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和评估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规划决策和资源配置,促进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的可持续低碳和韧性发展。
项目总体框架
3月22日,第一次项目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部空间规划局李枫副局长出席会议,国际合作司、GIZ、项目中方执行伙伴、试点城市等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参会。我院委派贾克敬规划总师、管制所葛倩倩参加会议。
项目主管国际机构GIZ和项目牵头执行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先介绍了任务要求、工作分工、进度安排、实施机制等项目整体推进方案;随后,嘉兴、厦门、西安、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雄安新区等试点城市和地区,上海城规院和同济大学等执行伙伴以及我院和规划中心等自主贡献执行伙伴,就各自的项目分工分享了具体实施方案。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贾克敬规划总师
贾克敬总师在发言环节首先介绍了我院相关工作基础:“多规合一”改革后,我院作为第一技术牵头单位参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牵头制定省级和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等多项标准;在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下,与环保部规划院共同开展了国土空间结构优化与碳排放课题研究;积极参与“Urban-Act项目”项目总体目标与实施路径设计,为GIZ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的三方协议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工作方案,我院将牵头制定融入碳汇重要性因子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和融入碳排放强度因素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分类标准》两项技术标准,参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的修订工作,为项目成果转化贡献力量。此外,我院近期与应急管理部就将防灾减灾相关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监测等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多次对接,建议将这部分工作与本项目有机融合。下一步,我院将按照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相关任务实施。
会后,参会代表前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展示馆和嘉兴市嘉善竹小汇零碳科创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示范区规划创新成果和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经验。
嘉善竹小汇零碳科创村落